新時期的標載運輸普及化潮流不僅體現在長途干線物流運輸車輛之中,同時也在用于中短途建筑材料運輸車輛也開始走向日益規范化的新道路。
特別是自2016年GB1589新國標政策中對攪拌車輛上裝罐體容積明確規定以及嚴苛的尾氣排放標準,迫使不少超標車型退出歷史舞臺。
近日在某地區見到一款新國標汕德卡C5H系列8x4攪拌車,一同為卡友看一下這款車型在舒適型、輕量化等方面的諸多特點。
▎外觀凸出工程化氣息濃厚:
這款用于建筑材料運輸領域的汕德卡采用了C5H-W系列平頂駕駛室,黑色一體式反光鏡鏡片外殼帶有邊角帶有轉向燈,提高這類車型在城市區域狹窄路況下的安全性。
而且在非常規照明路段下也提供更加可靠示寬作用,為駕駛員穩定操控車輛提高有效保障。
C5H系列車型在中網造型方面與C7H系列車型保持一致,細節之中無不體現模塊化設計理念的精髓,不過在細節方面這款車型則更加突出專業化運輸特點,其黑色硬質金屬保險杠提高了建筑工地下通過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也上降低后期車輛維護成本。
駕駛室整體離地高度控制在3.2m范圍內,減少因車體過高而產生過多的視野盲區,在安全性方面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內飾奢華氣息濃厚:
C5H-W系列平頂駕駛室在內舒適性方面完全滿足駕駛員的實際需要,多項調節氣囊座椅在路況顛簸的建筑工地中有效降低駕駛員的疲勞程度;駕駛地板中部盡管帶有25cm左右的凸起,但這并不影響駕駛員在室內的正常通過性。
中控臺造型方面與C7H系列車型采用相同的模塊化設計;四幅式多功能方向盤簡化駕駛員實際操作步驟,儀表盤為傳統機械式+液晶儀表式設計。
其右側帶有多功能10英寸液晶顯示屏,緊湊設計的滑板式按鍵布局進一步提升室內空間;中部位置帶有多項調節空調出風口,其下部傾斜安置有水杯限位孔以及微型儲物格,實用性大大提升。
車頂帶有便于通風換氣的推拉式天窗;前部開放式儲物格可以放置不少隨車物品,上方預留孔位可以安置行車記錄儀等其他設備。
后方臥鋪最大寬度為750mm,比起其他品牌的平頂駕駛室車型在舒適型方面更占優勢,而且兩側位置帶有條形透明玻璃窗和燈光照明系統。
厚度為15cm的臥鋪床墊在舒適型方面效果明顯,其下部則是帶有鏤空設計的彈性支架進一步增強舒適型。
▎底盤零部件的布局更加緊湊:
這款汕德卡C5H攪拌車的第二、三車橋軸距控制在3050mm,這種短軸距設計便于在城市建筑區域下具有更小的轉彎半徑,同時在泥濘路段下具有更好的通過能力。
整車采用載重能力比較強的11.00R22.5尺寸的子午線鋼絲胎,這款輪胎配置在保證承載能力的同時,更好的降低整體上裝高度。
H153自調臂轉向橋采用散熱效果更好的盤式制動,單側裝配11片鋼板懸掛具有更高的承載能力;兩側車橋中間位置分別帶有空氣凈化和尾氣處理系統,空間利用效率大大改善。
該車型采用的是重汽MC07.34-50型國五發動機,最大功率340馬力,相比較MC11、MC13兩款大馬力發動機突出優勢在于滿足現有運輸能力的前提下在機體重量相對減少130kg,整備質量的相對下降意味著建筑材料運輸能力的提升。
與MC07.34-50系列發動機相匹配的是由中國重汽生產的HW16709XST系列9檔手動變速器,根據實際選裝需要還可以選裝采埃孚ZF9S1310 TO系列同類型變速器配置。
由于該車型采用緊湊型設計,因而空氣在駕駛室后方位置;駕駛室采用可靠穩定的四點彈簧懸浮設計。
值得一提的是安全性并不只是體現在反光鏡、燈光等部件方面,駕駛室后方支架位置帶有一款電動喇叭,車輛在轉彎情況下喇叭會自動發出轉彎指令以提醒過往行人和車輛及時規避。
在這類中短途建筑材料運輸情況下每天保證400km以內續航里程的情況下,300L小容量油箱顯得游刃有余。
大梁采用局部3層加厚設計,保證上裝具有更加可靠的承載能力;ST16自調臂雙級輪邊減速橋,主減速比為4.8,特別是在重載物流運輸以及惡劣工況下具有更可靠的保證。
與之采用的是10片簧加厚鋼板懸掛靠提高滿負荷載重能力下可靠的承載能力,雙騎馬卡在穩定性方面將大大提升。不過這類部件必須進行定期復位,以避免因長期使得產生受力不均勻的情況。
▎上裝設備點評:
這款基于汕德卡C5H系列8x4攪拌車整車尺寸為:1030025503950mm,罐體總容積為14立方米,最大車貨總質量30.5噸,已經滿足GB1589中明確提出的4軸攪拌車輛攪拌罐體容積小于15.5立方米,車貨總質量不超過31噸的硬性要求。
罐體采用輕量化4mm合金材質,較老款同類配置自重降低13%,除此之外,轉機、散熱器在保證工作能力的前提下自重降低5%。
另外一體式擋泥板以及工作臺等外觀部件都采用了輕量化以及耐腐蝕效果極高的鋁合金材質,提高部件在長期工作情況下的可靠性。
▎編后語:
選擇一款迎合時代發展的合規攪拌車輛將為建筑材料生產企業的蓬勃發展帶來強勁動力,與此同時這類車輛在安全性、輕量化、節能減排等方面的創新發展仍是未來商用車企業的重要著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