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畝經濟林=18萬噸CO2。這是東風汽車股份總經理盧鋒提出的碳平衡計算法。3月10日,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北恩施隆重舉行“碳平衡”生態經濟林產業示范基地揭牌儀式,東風汽車股份高層、湖北恩施市高層與當地農民代表共同為示范基地幼苗培下第一層土。根據約定,東風汽車股份將陸續投入600萬元,在恩施市建設1萬畝生態經濟林產業示范基地,其中一期規劃面積為5000畝,主要種植油茶樹。
盧鋒在揭幕儀式上表示,作為國內汽車上市公司和東風公司旗下輕型商用車制造板塊,東風汽車股份希望以工業反哺農業的方式,率先構建生態經濟林示范基地,以植樹固碳來沖抵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最終使公司的碳排放量減為零?,F在的問題是,這樣的合作模式,固然可以讓生態效益發揮到最大化,但能否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呢?這樣的合作模式,是否會遇到阻力,從而偏離預定的理想軌道?
“碳平衡”能否真正平衡
碳平衡是什么?這個概念,很多人都不太熟悉。它最先由東風汽車股份老總盧鋒及其團隊提出,也是汽車行業內首次出現的減排新概念,旨在通過植樹造林,以綠色林木吸收二氧化碳的形式,來補償工業企業制造中排出的CO2,進而在碳吸收量與碳排出量之間達到一個平衡點。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行動,把我們在制造過程中對社會排放的CO2實質性地減為0。目前東風汽車股份是30萬輛整車和20萬臺發動機的工業規模,這個規模帶來的碳排放量是18萬噸,按照每畝人工林吸收CO2 最大能力約4噸來計算,我們計劃在5年內營造5萬畝經濟林的生態系統,從而完全吸收工業規模帶來的排放。”
實際上,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碳排放量的壓力正與日俱增。有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的CO2排放總量約為65億噸,跟美國處于一個水平上。按照國際上碳強度或碳減排的計算方式,如果我國GDP總量在目前的排放水平上再增長一倍,國家的碳排放量將達到驚人的130億噸,這對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很大制約。“我們覺得,應該有第三條道路,能夠使我們既能保持增長,又能緩解環境的壓力。所以我們構想出了‘碳平衡’的方式。”盧鋒認為。
“從經濟性來說,這種方式也是合算的。東風汽車股份公司十二五規劃對公眾的承諾是,通過裝備的提高和生產控制水平的提高,使公司到2015年的碳排放量下降12%??偟乃阆聛?,這筆開銷要達到3千萬元以上。但是,第一個12%需要3千萬,第二個12%的花費也許就需要翻一番,第三個12%的費用也許就是翻十倍。
而我們用種植經濟林的碳平衡方式,每一萬畝是6百萬元資金,從經濟性的角度而言,碳平衡方式對社會無疑更有利。當然,這兩種方式是并行不悖的。” 盧鋒告訴記者,通過在湖北恩施的1萬畝經濟林建設,東風汽車股份希望摸索出“工業反哺農業”的永續發展模式,使當地農業進入良性循環,農民能夠增收,地方經濟得到發展。
恩施市市長李國慶也表示,生態經濟林產業示范基地的建設,能夠實現三方面的效益。一是社會效益,東風公司履行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二是生態效益,政府和社會獲得了生態效益;三是經濟效益,農民增收了,得到了經濟效益。“也就是說,企業、政府和農民實現了三贏”。這樣一種三方共贏的設想,如何能夠得到充分保證,而不會偏離預定軌道呢?
在盧鋒看來,要保證這種“三方共贏”的結果,東風汽車股份與恩施市政府共同參與的信托基金發揮著關鍵的作用。“我們希望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經濟模式,幫助地方培育經濟支柱。”盧鋒對記者說道,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東風汽車股份與恩施市政府按照共同管理的原則,設定了公益信托基金的管理方式,雙方各出人員組建信托基金理事會,共同運營這筆資金。
“我們用工業的方式反哺農業,來解決農業中最基本的2個問題。一是初期投入問題。初期規?;度耄r業是缺乏資金的。1萬畝經濟林,光種植的一期資金就要300萬,如果讓農民用300萬去投入到一個將來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的地方,他們擔不起風險。
二是養護投入問題,經濟林需要一個成長過程,油茶要3-5年才能進入結果期,這個時期,農民不但沒有收入,還要投入300萬元養護資金。農民沒有初期投入和初期養護的費用,就相當于我們工業公司沒有研發和建工廠的資金,如果是這樣,經濟就很難循環起來。”正是這種信托基金,讓這種活動模式的實施得到了有效保證。
盧鋒補充說道,為了培育現代農業雛形,信托基金的理事會將聯合一家專業公司,這家公司通過深加工和產業化流通,從經濟林的產值里獲益。在基金會獲得的產值中,80%將分配給農民,10-15%是專業公司的提成,基金會獲益5-10%,實現不斷的滾動發展和擴張。同樣,對農民來說,這相當于無本生意,其最初的投入由信托基金出,前3年的養護費用也是信托基金出,把農民的風險降到了最低。
“李國慶市長跟我說,一畝油茶地在結果期后的利潤是4000元,相當于一個農民一年的收入,也就是說我們這一萬畝經濟林能夠解決一萬個農民一年的收入問題,這個效益還是很可觀的。這樣的話,農民是無風險的增收,地方也形成了一個循環產業經濟。”
盧鋒總結認為,通過在全國各地推廣這種碳平衡方式,東風汽車股份希望能帶動更多的工業企業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來,逐漸形成規模,最終使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國人的思想是‘自然求平衡’,經濟生態林種植以后,樹林是永續減排的,可謂是真正實質性的減排。所以,我相信這種模式是可以推廣的,對國家經濟發展有利,對大家都有利。”
“碳平衡”這種模式,假如真的可以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話,是不是會在全國都得到推廣普及呢?一切還要看項目的最終運行效果。